水库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5629|回复: 1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从一个崩盘贴说起(全)

[复制链接]

1070

主题

1096

帖子

4203

积分

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4203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7-1-31 09:18:02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从一个崩盘贴说起






先转一个微信疯传的帖子:

2015年该买房还是该卖房? 大数据统计结果:愿意卖房占50%以上昂,愿意买房占14%,持币观望占比11%,其他占23%。 结果显示:大多数高净值客户不愿意配置房产,想要出售房产套现,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市场陷入艰难调整期,投资者正在逃离房产市场。
交易通道越发拥挤了



俗话说,证监会的炒股多破惨。数据背后的奥秘,容我们慢慢说来。





一)害死人的数据


“几钿一斤”是上海人的俗话,意思是多少钱一斤。随着超市电商的发展,现在已经很少听见了。

如果说现在哪里还能频繁地听见“几钿一斤”,那多半是在市场调研Market Research行业。




没错,这个行业就是这样民工范。和一般人想象中的高大上白领行业不同,“市场调研”本行业一般是论斤计算的。新入职的小工,会把一叠叠堆得象人高的厚纸拿过来,然后付费方就象卖报纸旧废品一样,论斤安秤付费。
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的是,数据本身是不值钱的,真正有价值的是数据的分析






虽然没有明言,但业内人士心照不宣的一个秘密,证监会工作人员私下里也炒股的。而真正的秘密是,他们炒股的成绩,不是意想之中的猛赚,而是普遍亏损,幅度还很大。
为什么,证监会工作小组拥有旁人不知道的信息,譬如企业的并购与重组,融资与发债。
这些信息,在市场上就意味着黄金。每一条都是Inside。为什么他们反而是亏钱的?


因为证监会工作人员,他们虽然有别人更多的信息。但他们却不懂得该去如何解读这些信息。他们认为的重大利好,市场可能理解为利空。他们懂得内幕,却不懂得市场。







二)太贵



2005年时(没错就是那么早),CCAV做了一个调查报导。在“贵,偏贵,一般,便宜”四个选项中,78%的被调查者选择了“房价贵/偏贵”。
如果你是CCAV工作人员,先于别人拿到这第一手数据,你会怎么做。会不会卖房,会不会N年后午夜梦回,哭晕在厮所?




在市场部中,调研组地位极低。远不如Brand组,后者才是核心大脑。
拿到这个78%“贵/偏贵”的数据,核心分析人员一看就知道了。“坏了,房价要大涨”。



为什么,因为你去做“这件产品贵,偏贵,一半,便宜”这项调查问卷,这个提问本身就是有问题的。
因为对于任何一款消费品,无论你是被子被套,茶壶水杯,牙刷牙膏,飞机大炮。你去问别人“贵不贵”,答案永远是85%左右,“贵/偏贵”。
谁也不会嫌钱多。你去问别人便宜不便宜,那肯定是越便宜越好。你有病啊。



所以真正懂得数据分析的人一看,2005年只有78%的人口觉得“贵/偏贵”,那简直是低得离谱了。房价还要大涨。






三)卖房


你走进一家小吃店,问:“老板,你们这的馄饨面卖不卖啊”。
“神经”
“老板,你们这的肉夹馍卖不卖啊”。
“神经,5元一个。要买快买,不买你滚”。
“老板,你们这的羊肉泡馍卖不卖啊”。
“滚”。
于是无良小编记者跑了出来,发微信拟了一个话题:“小长安100%商品均挂牌出售,西安小吃濒临崩盘”。





这说明什么呢,一个行业有多少房源挂牌出售。和价格走势没有关系。
你譬如小吃店的老板,人家开门就是开饭店的。想吃什么买什么。
譬如古董店老板,店里面99%的古董都是出售的。而且是诚意巴不得你买走。但这么多年古董市场崩盘了没有,没有。


房地产市场也是一样。你打开任何一个房地产房源网站,搜房,Anjuke,赶集网。
你随手搜一下,“求售”的房源至少有二三十万条。
而“求购”的呢。求购的少得多,撑死也就二三千条。

通常“求售”的信息,会是“求购”的一百倍。
那么这个市场崩盘了没有,没有。




因为市场本来就是这样的。每一种商品,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特性。有不同的属性。

房地产市场,流动性是完全属于“Buy Side”的。房东的流动性很弱,顾客的挑选余地很大。其属性类似于服装,玩具。
而反义词则是手机充话费,大米,食盐,木材,几乎同质快销商品。




商品无贵贱,只有各自的属性不同。
房地产市场,本身就是应该“求售”是“求购”一百倍的。只要价钱合适,我手里的每一套房子我都愿意卖。但这绝不意味一分钱的折让。




所以作者这里以愿意卖房占50%以上昂,愿意买房占14%举例,也是十分幼稚的。这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。
如果实在要举的话,那就是这50%偏低了,房价还要大涨。






四)高净值客户


高净值客户。什么叫高净值客户。
上一次我在陆家嘴Privilege白金厅办业务,听见隔壁二个经理向一个精蝇男推销理财产品。精蝇男推了一下眼镜,下巴抬高15°度说:“我主要……投资二级市场”。



于是我在心里面划了一个等号。高净值客户=SB
“高净值客户”几乎已是穷鬼的代名词。或者说“绝望的一代人”。



正如菜总目前所说,上海最悲惨就是拥有100W现金,或者百万数量级的人。[1]
这个资产,比上不足。买不起房子。
比下不足,又狠不下心破釜沉舟去做生意,做学徒。
所以这100W就只能拿在股市蒸发,被各种各样的骗局骗。




你把钱交给别人去玩,别人自然称赞你是“高净值客户”。
那些真正有实力的人,又哪会出现在这个名单上。
你见过哪一个冉冉上升的人,80%资产是交在别人手里的。



所以这个“高净值客户”,和购房目标客户群根本不重合。
炒股的看不起炒楼的。“高净值客户”99%不会选择买楼,看空房地产。



可这个真实的世界是残酷的。
真实的世界,是炒楼的看不起炒股的。尤其看不起做二级市场~整个食物链末梢的。
炒股是下九流,连给炒楼的提鞋都不配。



用专业点的术语来说,LZ这是“目标客户错配”。自然得出的“看空”结论毫无价值。






五)专业


虽然说了以上四点。但我们要说的是,这篇微信真正的软肋,在于他的调研方式是完全错误的
估计就是某个菜鸟SB,在网站上做了一个投票贴,然后都敢美其名曰“大数据”



一看他的调研方法,整篇文章看都不用看,直接扔到垃圾筒里去。
Market Research是一项极其极其专业的行为。要遵循一系列的严谨的行为准则。
因为人是一种极其具有倾向性,误导性的动物。


在市场调研中,上下文的不同,或者仅仅是语气的不同,就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。


譬如“您有兴趣嘛”和“您感兴趣嘛”,如此轻微的语意差别,在调研中就可以产生巨大的调查差异。更别提把最核心的提问句,放在一条肯定句之后,和放在一条否定题之后了。
一个有经验的Market Research调研大师,完全可以产生他想要的任何报告。这也是Research行业始终地位和薪酬都不高的主要原因。







就LZ这篇“微信大数据”来看,一看就是民科出品。他至少犯了统计类别不严,问题干扰,语意诱导,统计范围不清等诸多显著问题。


这个话题太专业了。说起来没完,篇幅太长。
我们也不准备就专业性写下去。你只要记住这篇东西就是垃圾,从MarketResearch的角度来说价值就为零。
调研方不会为你的报告付任何费用,连论斤卖都不会。直接扔垃圾筒里。






这样的报告能出台,能传播,能热传。
说明我们的国家民粹还很多。他们狂热的不是科学,而是民粹。追求的不是真理,而是狂欢。



可惜的是,民粹终究是打不过科学的。看朋友圈中谁在传播这篇文章,谁在赞美这篇文章,果断在他头像旁边加注:SB。
抵制蠢货比抵制日货更重要。







yevon_ou@163.com,2015年2月7日)






[1] http://weibo.com/1565668374/C3bJ9zFQx?from=page_1005051565668374_profile&wvr=6&mod=weibotime&type=comment



科学尚未普及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070

主题

1096

帖子

4203

积分

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4203
沙发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1-31 09:18:35 | 只看该作者
市场调研一定要交给专业的大师去做,因为只有专业的大师才能写出专业的报告。遵循一系列无数条严谨的守则。这也是这一行所存在的原因。

但是市场调研这一行薪酬始终都不高。因为老板不专业,他不确信你会否在报告里面做手脚。



在业内,我们有一个说法叫“Mum's talk”,即你准备做一个商业决定之时,在最后的关头,开车回几百英里的乡村,找你65岁的老妈妈住二天,聊一聊。(美国人通常成年后不与父母同住)

与其花30W美元买一个Research调研报告,还不如回家找你的老母亲聊一聊。听一个老妇人对该项产品是如何看法。至少Mum不会骗你。




MarketResearch报告几乎没什么作用,虽然每个标准流程都会付30W美金给ACN,但大伙基本把他当成一个标准流程,应付公文手续过场而已。报告说你行的,90%会失败。报告说你不行的。。。。。。。迄今为止我们没见过任何报告说你不行,“消费者不感兴趣”。

一般来说,ACN谨守职业秩序。他们不会提供倾向型的报告。但是公司内部的Brand Manager品牌经理会。

谁也不想一个新产品,大伙一起努力研究了六个月。大老板一层层批,终于无数道手续批准通过了。一直到最后关头你ACN跑过来说调研失败,消费者不喜欢这产品/竞争对手太激烈/市场太小。

一般这种情况,Brand Manager会出手会干预,以一种极其隐蔽的体面方式抹平这件事。Research报告实在有太多的混沌效应了。稍微调整几个定语和语气词,重新考一次。就能达到你想要的任何目的。

办公室政治。你懂的。我懂的。ACN懂。花30W美金买报告的大老板也懂。
科学尚未普及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水库论坛 - 房产投资第一站 ( 沪ICP备20013621号

GMT+8, 2024-6-23 10:59 , Processed in 0.053717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