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库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3584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中国唯一富过15代的家族,靠什么传承至今?

[复制链接]

454

主题

739

帖子

13万

积分

投资购房

Rank: 6Rank: 6

积分
135614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9-5-23 10:08:17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5月16日,102岁的贝聿铭先生离世。



他是最著名的华人建筑师,被誉为“世界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”。



有人说,他在建筑界的地位,就如同他的好友乔布斯在电子产品界的地位一般。



比如,法国卢浮宫金字塔的设计就出自贝老之手。







除此之外,贝聿铭先生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称呼——“中国最后的贵族”。



在其身后是传承百年的名门望族,如今已是第15代。





以产遗子孙,不如以德遗子孙



贝氏一脉兴起的源头,可以追溯到明朝中期。



定居苏州的先人以行医卖药为生,到乾隆年间已然成为苏州四富之一。



到了第十三代,贝哉安和贝润生两支最为兴旺。



这就是贝聿铭先生的祖父和叔祖父。



他们在苏州留下了一座狮子林,即现在的苏州四大名园之一。





(贝聿年少时在苏州园林的留影)



拥有如此多的财富,贝氏一脉没有骄奢淫逸。



贝润生曾留下了家训:

“以产遗子孙,不如以德遗子孙,

以独有之产遗子孙,不如以公有之产遗子孙。”



建了贝氏承训义庄,用来赡养、救济族人。

并在苏州城开办了中国第一个新式幼稚园。





(贝氏全家福,前排左一是贝聿铭)



贝氏一族十分重视文化教育。



在父亲的支持下,贝聿铭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。



贝聿铭的母亲,是清朝最后一任国子监祭酒的女儿庄氏。



他的太太陆书华也是来自书香世家,陆书华的父亲是麻省毕业的工程师,她在上海中学毕业后,往美国读本科,以此机缘与贝聿铭相识。



他的四个儿女,其中三个儿子同父亲成为校友和同事。



毕业于哈佛大学,从事建筑工作。



女儿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。



可见,贝氏一族的繁荣可远远不止于十五代。





(贝聿铭回苏时与贝氏亲友的合影)



贝氏一族的家庭理念,影响了贝聿铭日后的设计哲学。



他从苏州园林中体会到了“人与自然的共存”,从百年传承中体会到“家庭真正的含义:内聚力和历史”。





妻子的参与是他成功的前提



贝聿铭认识妻子陆书华的剧情有些“狗血”。



他去波士顿接站,还笑问对方:“美女,要不要搭顺风车?”



陆书华不卑不亢的回答:“谢谢,我已经买了火车票了。”



据说,在此之后贝老展示出其牛皮糖精神,往返麻省和卫斯理之间看望陆小姐。



一来二去二人成为男女朋友,并且在陆小姐毕业后五天就注册结婚。





(两人结婚时的照片)





(两人年轻时一同参加画展)





(在贝宅,左三是陆书华,在做笔记)





(一家人在威尼斯度假,三个儿子和穿着海魂衫的小女儿)





(在桂林游玩的照片,大概在70年代左右)





(两人参加活动时的照片)



《三联生活周刊》曾采访过贝老的两个儿子,贝建中和贝礼中。



问到陆书华的相关问题时,贝礼中道:“我非常高兴你问到我母亲的事,我相信父亲对此也会很开心。”



他说:“在很多家庭,女性角色都被丈夫所笼罩。



在我们的家庭中,父亲成功的前提就是我母亲的参与。



我的母亲是非常优雅、非常知性的一位女性。



母亲的兴趣与父亲的兴趣相同,她对父亲的职业参与得比较多,父亲也相信她的眼光。



她从不惧怕说出自己的想法,这种直率对我父亲是很有帮助的。



从这一点上说,我不觉得母亲被父亲‘遮蔽’。”





(贝聿铭与夫人陆书华)



谈及父亲跟自己的相处,出现频率很高的一词是“温暖”。



贝老的名声并没有成为他们的负担,相反,贝礼中说:“有的人会‘子以父贵’,但这不是我的人生观。我以为,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在同行中赢得尊重,他的成功激励我,让我做到最好。这的确是我唯一能做的。”



他们曾在父亲的事务所工作了一段时间,后来决定离开自己做。



他们去见了贝老,告诉对方这个决定。



贝老没有说“这是一个好主意!”或者“这是一个糟糕的决定!”

而是对他们说:“好,如果决定做,我会尽量帮你们。”





(贝聿铭和儿子)



至于如何教育下一代,贝礼中说:“就像我父亲对我一样,不对女儿施加太大压力,或告诉她应该做什么。我希望她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,并热爱它。我希望能为她提供最多的机会,但她又能自主地做出选择。”





斯人已逝,建筑永存



贝聿铭先生谈及设计理念时曾说:“我不喜欢各种标签式的称谓。对我而言,建筑就是建筑。没有什么现代建筑 、后现代建筑、解构主义。如果你愿意,你可以使用你所有想用的主义称谓。但我不相信这些,它们如过眼云烟,而真正留存下来的那一个还是建筑本身——各个时代的建筑。”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水库论坛 - 房产投资第一站 ( 沪ICP备20013621号

GMT+8, 2024-5-20 03:14 , Processed in 0.046706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